清明節祭祖的由來

清明節

清明是二十四氣節之一,一般在4月4日或4月5日其中一天。春分後十五日,太陽到達黃經15°時開始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。

清明是傳統祭祖的日子,但祭祖的習俗則是與另一個日子寒食節有關,寒食節是清明前一天,後因寒食節漸漸沒落,其習俗併入清明,所以清明成為傳統祭祖的日子。

寒食節

寒食節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,一般認為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。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離開晉國,流亡十九年。一次重耳餓昏,隨從介子推割股(割下自己大腿肉)烤熟給他吃(煮了一碗肉湯讓重耳喝了),得以保住性命。重耳很感動。後來重耳回到晉國,成為晉文公。晉文公念起舊事,想封賞介之推,但介子推已經和母親到綿山隱居。晉文公派人上山搜索,遍尋不獲,其臣獻計放火燒山,想以此逼出介子推,但最後發現介子推母子抱著柳樹被燒死。晉文公難過至極,便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,不許民眾開火煮飯,一律吃冷食,稱為寒食節,以紀念介子推。

寒食節另有一說法是禁火是周朝之舊制,仲春末禁火,清明是季春之初,新火可以重燃之時。

寒食節和祭祖有關仲謀風水

寒食節禁火

上巳節

傳統寒食節、上巳節、清明節相距甚近,為了方便,往往連續一起,唐代時寒食與清明已並稱,清明本無太多文化內涵,而寒食、上巳則傳統豐厚,三相結合,便成了一個重要的節日。寒食節是禁火,拜祭先人,掃墓,上巳節是踏青,春游,男女交際的節日。這些習俗漸漸集中在清明進行。後來寒食節,上巳節也漸漸為人所忘記。

掃墓的起源,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「春祭」之禮,後來民間亦相仿效,由於日期接近,宋代之後,寒食掃墓之俗漸移到清明。據說宋代朝廷規定,各地祭墳掃墓,以清明節為主。掃墓,是寒食節原有的習俗,而水邊散步、插柳戴柳、春遊踏青、植樹、採花、蹴鞠、放風箏、盪鞦韆、拔河、鬥雞、贈畫蛋、吃春捲、青草粿、紅藕等則是上巳節原有的習俗,清明節吸納了此二節慶的儀式。

清明祭祖在風水上的意義

清明祭祖在風水上的意義

為何選擇在清明拜祖先?

清明在十二個月的辰月,辰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支。辰在五行中屬土,在風水二十四山位於巽宮,即東南方,土在風水中仍四隅繁雜之氣,與辰相對的方位為戌。辰和戌在玄學之中又稱為陰陽分界線,辰為天羅,戌為地網,二者為天羅地網,引申到現代的概念就是代表天堂和地獄。

拜祭祖先,選在這個時候,代表後人希望在這個日子可以透過拜祭來表達對先人的尊敬,而先人又可以接收到這訊息。而另一個常常會掃墓的日子,就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,而重陽節大部份都是在戌月的。

墳墓的風水很重要

墳墓的風水

 

拜祖先是為了誰?

有人會問,為什麼要拜祭祖先?拜祭有什麼好處,不拜祭又有什麼不好處?其實這是沒有一個答案的,在生的人未死過,誰又有權威性可解答這問題呢?,也不能迷信一些人的言論,始終沒有來回人間和死後世界的道理。也不用討論拜祭的方法和儀式。

從風水上來講,祖先的墳墓的確對後人有影響的,風水對先人的墳墓是非常重視的,稱為陰宅,明未清初最著名的風水大師,蔣大鴻在他的書中《天元五歌》,對陰宅風水有以下的論述:『人生最重是陽基,卻與墳塋福力齊,宅氣不寧招禍咎,縱埋真穴貴難期。建國定都關治亂,築城置鎮系安危,試看田舍豐盈者,半是陽居偶合宜。』

風水羅庚

椗光堂出品電子日影羅盤(香港版)

這幾句實在地說出了風水的用意。文句的意思是,風水對人生最重要的是陽宅,即我們居住和工作的地方,但陰宅的風水也是同樣重要,風水力量都是各佔一半,風水不好就有禍,真正的風水用來建國,定都,築城,置鎮,而且關係社會安危和治亂。尤其最後兩句:你看看富貴的人,都是陽宅和陰宅都配合得宜的。

這兩句正好回應,拜祖先是為了誰,有什麼好處的問題。拜祖先不是對祖先好,因他好不好是不知道的,但對拜的人是會有影響,因為是對人的陰宅風水有影響。

重點也不在拜或不拜,而在於祖先墳墓的風水好不好。風水好,拜了是幫助自己的陰宅風水,這是筆者一直以來相信的。風水不好,拜了也沒有幫助,反而對自己有不良影響,這個情況下,不拜也沒有影響。我們見過很多沒有人拜祭的孤墳,風水不好,後人不順,以致沒有人來拜祭。

當然一般人沒有風水知識,是不會明白風水對自己有何影響的。詳細情況就要請教專業的風水師意見。

風水墓園

風水墳地

拍攝了一條短片,如覺得有趣,就按讚和分享,也請留下您的意見。

上一篇文章:2020庚子年風水攻略(上)化解兩大凶星保平安

下一篇文章:仲謀八字班課程完滿結束

 

椗光堂風水學會

椗光堂風水玄學及投資群組

椗光堂風水學會facebook 專頁

好運屋

好運屋facebook專頁

仲謀facebook專頁

 

溫馨提示:

風水玄學是五行生剋的學說,並非精密科學,只供參考。

仲謀